想透過虛擬貨幣賺錢,但不知道價格怎麼看?與其傻傻地聽別人報明牌、當接盤俠,還不如搞懂比特幣技術分析,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!
這篇文章就來帶你入門虛擬貨幣看盤,我將分享常見的虛擬貨幣看盤軟體,以及價格走勢怎麼看,又有哪些常見的虛擬貨幣技術分析指標,最後也會提醒分析時要有的認知!
虛擬貨幣技術分析真的有用嗎?
坦白說,有用、但也沒用,有用的原因是虛擬貨幣技術分析至少讓你對價格有基本概念,不會漫無目的的買賣,沒用的原因則是沒有 100% 正確答案,因此仍然要留意風險。
會使用技術分析,就是相信「價格反映了一切」,不管是幣種基本價值、消息利多利空等,最終都反映在幣價上面,無論什麼標的都一樣(連台股、每股等亦是如此)。
同時,技術分析也相信「物極必反」,例如現在大家都在瘋狂買,那麼價格肯定是漲過頭了,未來有高機率下跌,反之亦然。
不過,以富哥的經驗來說,如果是冷門的山寨幣,技術分析就沒那麼管用,因為市場不大、莊家可以高度控盤,所謂的價格走勢圖莊家都可以「畫出來」。
這其實也牽扯到技術分析要有用,必須要是「有效率」的市場,如果市場上大家都不安排理出牌,那麼技術分析就是個屁xD。
常見虛擬貨幣看盤軟體
各大交易所網頁/APP
舉凡幣安、MAX 等各大交易所都有附虛擬貨幣的價格走勢圖,也能切換時間軸、畫線等,幾乎能滿足單一幣種的看盤需求。

例如在幣安交易所 APP 上面,只要點擊任一幣種,就能查看它的價格走勢圖,甚至如果進到「交易數據」,還可查看資金流向、大單小單的買賣趨勢等,資訊非常齊全。
看完盤後,想交易也可以立刻進到交易頁面,無需額外切換 APP。
因此如果你懶得額外用一個 APP,直接找喜歡的交易所來看價格走勢,其實就很足夠了。
TradingView

TradingView 是知名的看盤軟體,當然也能看加密貨幣的價格,不僅如此,你還可以查看更多加密貨幣指標,像是比特幣市占率等,也可以把多項指標合併在一張圖一起看,觀察其中的關聯。
TradingView 本身有免費版,雖然會有比較多限制,例如綜合比較一次最多只能比五個、只能使用一個裝置等,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很夠用了,富哥自己也是用免費版!
因此如果你想一次觀看多種虛擬貨幣走勢,TradingView 會是一個好用的看盤工具。
虛擬貨幣走勢怎麼看?
以下我以幣安交易所 APP 的功能,來介紹該如何看虛擬貨幣走勢,如果還沒有幣安的話,可以透過按鈕免費進入使用。

首先,進到「市場」的「市價」,找到「現貨」內任一個你想看的加密貨幣,這邊以 BTC比特幣為例,因此選擇 BTC/USDT。

接著你會看到紅紅綠綠的長柱,這一根根的叫做「K 線」,代表一段時間幣價的濃縮版,就像是把可頌壓扁、變成扁可送一樣。
延伸閱讀:一顆比特幣價格多少錢?怎麼看?
比特幣 K 線圖怎麼看

K 線最重要的是確認上方的「時間軸」,例如畫面中「日線」代表你看到的一根 K 線是「一日」價格的濃縮版,切換成「1 小時」則為每小時的價格。
通常時間軸越大(例如:日、週、月),走勢判斷會比短時間的更準確,上漲或下跌的行情也會持續較久。

比特幣 K 線的看法如下(以日線為例):
- 最高價:K 線最上方的價格,為當日曾達到的最高價格。
- 最低價:K 線最下方的價格,為當日曾達到的最低價格。
- 紅綠色:在加密貨幣走勢中,綠色通常代表上漲、紅色代表下跌。
- 開盤價:若 K 線呈綠色,則綠色柱狀的底部是開盤價(若為紅色則是頂部),為當日一開始的價格。
- 收盤價:若 K 線呈綠色,則綠色柱狀的頂部是收盤價(若為紅色則是底部),為當日結束時的價格
另外,有時你會發現 K 線沒有尖尖的頭尾線,只有紅色或綠色的柱子,這就代表最高價、最低價剛好是開盤或收盤價。
K 線支撐壓力位
所謂「壓力位」是指價格漲到某一個位置後,就不再繼續上漲,而是在那個位置盤旋或下跌。
相對地若價格跌到某個位置後,就不再繼續下跌,則稱為「支撐位」。
更進一步來說,當價格漲超過壓力位後,原本的壓力位也會轉為支撐位,支撐住幣價,反之亦然。
至於為什麼?這跟市場上買賣雙方的持有成本有關,當漲超過壓力位時,市場傾向大量買入,此時買入成本就成為強而有力的支撐價格,畢竟沒人想要認賠出清,對吧xD

而在過去行情中,支撐與壓力位常常有驚人的相似走勢,像上圖比特幣月線在 2021 年中的支撐位,時隔兩年竟然剛好是 2023 年中的壓力位!
不同走勢還有常見的「型態」,當出現這些型態時,通常代表價格後續容易上漲或下跌(但還是老話一句,非 100% 正確)。
K 線組成的常見型態

K 線形態 | 簡介 | 常見走勢 |
---|---|---|
M 頭 | K 線組成像是 M 的圖形 | 跌破 M 中間的價格後繼續下跌 |
W 底 | K 線組成像是 W 的圖形 | 漲破 W 中間的價格後繼續上漲 |
頭肩頂 | 看起來像皇冠的圖形,其中皇冠中間為最高價 | 跌破頸線後繼續下跌 |
頭肩底 | 看起來像倒著的皇冠,其中皇冠中間為最低價 | 漲破頸線後繼續上漲 |
下降旗型 | 價格大幅下跌後,緩步震盪上升,構成一面旗幟 | 跌破旗面下緣後繼續下跌 |
上升旗型 | 價格大幅上漲後,緩步震盪下降,構成一面旗幟 | 漲破旗面上緣後繼續上漲 |
除了透過 K 線來了解虛擬貨幣走勢外,有的人也會拿價格或市場數據做運算,得出一些「技術分析指標」後,觀察指標跟價格走勢的規律。
虛擬貨幣技術分析常見指標

這些指標都可以直接在交易所叫出來,不需自己計算,例如只要到幣安 APP 右上角圖示,點擊「技術指標」就能挑選想看的指標了。
以下富哥也分享幾個常用的虛擬貨幣技術分析指標,包含:成交量、MA 均線、RSI 相對強弱指標、布林通道。
成交量
成交量(Vol)代表市場上買賣雙方成交的總量,由交易所提供,當成交量越多,價格通常越真實,因為量少容易偽造,量多可比較難!
成交量也是網路常說的「帶量」、「不帶量」,如果是「帶量」上漲或下跌,通常代表市場玩真的,呈現出來的指標也有信任度。

例如上圖這個幣帶量上漲後,後續價格真的起飛了!
延伸閱讀:如何看市場上人多不多?看交易深度就知道
MA 均線(Moving Average)
MA 均線顧名思義,是將過去一段時間的價格平均起來,變成單一價格後,再將它們連成一條線。
由於價格代表市場上的買賣成本(有買賣才有價格),因此均線可說是過去一段時間內,市場上的平均持有成本,也可作為支撐或壓力位的參考。

例如上圖某虛擬貨幣的月線 20 MA(紫色線),竟然剛好是多個月份的最低點!所以富哥若要買幣,常常會考慮均線上的價格,這樣才有機會撿到便宜xD

另外,日線的 200 MA 也是我拿來判斷市場行情好不好(牛熊市)的參考之一,當價格漲超過 200 MA 時,我通常較看好市場,反之則準備迎接不好過的熊市啦!
RSI 相對強弱指標(Relative Strength Index)
RSI 是由一段時間的平均漲幅與跌幅計算而得的數值,會介於 0~100 之間,當 RSI 越接近 0 時,代表市場嚴重超賣,未來有機會漲回來,反之則代表後續價格可能不樂觀。

例如這個虛擬貨幣的 RSI 值在 20 以下時,都恰巧是一段時間內的相對低點,此時如果有買到的話,就能有不錯的收益!
富哥自己會評估日線的 RSI 值,當低於 20 時會考慮買入,大於 80 時則會更加留意市場是否過熱,並搭配週線的 RSI 值來綜合判斷行情。
布林通道(Bollinger Bands,BOLL)
布林通道(BOLL)是由一段時間的移動平均線與標準差計算而得的三條線,分別為上軌、中軌、下軌,價格常會在這三條軌線上來回震盪,因此有的人會視上軌為壓力位、下軌為支撐位。

例如上圖某個幣的 K 線,的確幾乎在布林通道內來回震盪,而如果價格跌到遠低於下軌,短期買入通常不太虧(過往行情,不代表未來一定不虧)。
由於布林通道的圖形非常直覺且容易理解,幾乎只要看價格現在在通道的哪裡,就可以大概知道相對高低點,因此也是富哥常用的技術分析指標之一。
比特幣技術分析的應有認知
使用比特幣技術分析時,最重要的認知是「沒有正確答案」,因為有可能會出現假突破、假跌破的情形。
例如技術分析顯示價格已經漲超過指定的價位、理論上會繼續上漲,沒想到這個漲幅是假的,在短時間內又跌回來。

因此我會多觀察一個時間週期,確認最近兩個 K 線收盤價都在指定價位上方或下方後,才會比較放心地確認趨勢。
而且與其去預測上漲或下跌的趨勢,使用技術分析看盤時,該做的應該是「應對」,也就是什麼情況下,自已可以怎麼做,隨時保留操作彈性。
例如漲破某個價位後,手頭有一些幣能享受到漲幅,但如果沒漲破、繼續下跌的話,也有資金可以繼續加碼等。
而不是當漲破某個價位後,就直接開槓桿 ALL IN 做多,這樣萬一是假突破、來個回馬槍,可就血本無歸啦。
另外,比特幣交易時間是 24 小時不斷進行,但你不可能隨時都在技術分析,因此別想著能把握每一個交易機會,只要掌握自己能掌握的就好。
虛擬貨幣看盤常見問題
通常看交易所頁面中,字體大小最大的數字就是價格了,單位通常是 USDT,若為台灣交易所則單位可能是台幣。
本文重點總結
最後,總結虛擬貨幣看盤重點如下:
- 可透過交易所內建盤面或 TradingView 等專業軟體來看盤。
- 可透過 K 線觀察過往價格走勢。
- K 線常組成特定的型態。
- 透過均線、RSI 等技術分析指標也可輔助看盤並了解市場現狀。
延伸閱讀:
如果你想找可以一起聊加密貨幣的夥伴,可以免費加入我的 LINE 社群,一起學習更多加密貨幣大小事!
本篇文章僅為富哥自己的筆記,非投資建議,也非平台使用建議,加密貨幣投資風險高,請留意風險並自負使用投資盈虧,同時請留意平台是否適用您所在地區或國家,詳情可閱讀頁尾的免責聲明及隱私權政策。